曾被評為米其林必比登蔬食餐廳的祥和蔬食,位在家人特愛去的IKEA附近,趁著 IKEA 清倉特價倒數階段,帶著朝聖的心,特地去一飽口福。
其實店面不大,也沒什麼裝飾,更讓人相信,重點不在餐點之外。
曾被評為米其林必比登蔬食餐廳的祥和蔬食,位在家人特愛去的IKEA附近,趁著 IKEA 清倉特價倒數階段,帶著朝聖的心,特地去一飽口福。
其實店面不大,也沒什麼裝飾,更讓人相信,重點不在餐點之外。
位在舊莊路一段的龍都,有桌菜,也有單點,和港式茶點,聽說它的烤鴨很出名,過年訂不到位,就趁清明連假,提早預訂。
11點半開始營業,才剛入座,整個大廳竟滿座,可見得生意興隆嗆嗆滾吖。小朋友喜歡吃港式茶點、大人鍾情那隻烤鴨,(如要吃烤鴨,訂位時就要順便告知)服務生現場片鴨肉,剩下的骨架,會詢問客人怎麼料理?因為我們人多,所以請店家熬成粥,過年大魚大肉的油膩,才剛消退,這些無肉不歡的家人,瞬間消化掉一隻鴨。
自從吃素之後,最奢侈的外食,就是吃火鍋,尤其生活在無肉不歡、無酒會心酸的家族中,跟著大隊人馬吃外面,唯一沒有選擇障礙的餐廳,就是吃火鍋啦。
管他人要吃什麼鍋,我專情我的素食鍋,基隆火鍋店越開越多家,有景觀好的、有噱頭十足的,有連鎖加盟的、有養生健康的,通通都去給他來一鍋吃吃看,但真心覺得「丸山」是我的唯一。
近幾年才夯起來的彩虹屋,讓寧靜的正濱漁港,多了喧囂的人潮與車潮,時不時對岸都站滿攝影愛好者,對著這裡猛拍,和平橋上似乎也是最佳拍攝角度,一窩蜂,成了現代人樂此不疲的模式。
從小的記憶,和平島就只有造船廠,浦漁船停靠大大小小,這裡就是什麼活跳跳、什麼多,到了夏天,濱海公路沿線,就是塞車塞到爆的概念。
土生土長的基隆人,竟還有不知道的巷弄,深藏這麼一家知名的餐廳。
位在孝一路34巷,只在下午5點開始營業,取名第34夜,真符合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,店門正對基隆慶安宮後門,那一排老房子之中,如果沒來過,還真的會懷疑是不是地址有誤。
位在金山中正路的薰衣草,以砂鍋鱈魚頭聞名,說聞名,我也是去年才第一次聽說,以基隆市中心為起點,跑到金山去找一家餐廳,應該沒那麼骨力。
清明掃墓祭祖,讓北海岸的車潮人潮,不只在假日才出現,去年也是第一次清明祭祖完,來到金山,光臨薰衣草店,今年事先定位,再度光臨。
記憶中亞諾咖啡是在地基隆人最佳的飲食餐廳,十幾二十年前,去亞諾吃飯,是奢華的享受,除了餐好吃,副餐的蛋糕,實在好吃的不得了。
離開基隆好長一段時間,沒太注意位在住家附近的亞諾咖啡,從什麼時候開始搬到二樓營業,但消費者只在意好吃、價位不算太高,還是會繼續捧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