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在葵芳與葵興之間工業區KCC,各式餐廳選擇多樣,KCC本身與九龍貿易中心有想通的過道,每天到用餐時間,真的是人潮擁擠。
「入素」,至少在四年前我並不知道住家附近有這家素食餐廳,具店家簡介因信仰及應客人要求,在石門打造一間主店,因緣際會又於葵興建立分店,疫情帶來一個素食潮流,讓人們感悟不殺生才是主流之道。
位在葵芳與葵興之間工業區KCC,各式餐廳選擇多樣,KCC本身與九龍貿易中心有想通的過道,每天到用餐時間,真的是人潮擁擠。
「入素」,至少在四年前我並不知道住家附近有這家素食餐廳,具店家簡介因信仰及應客人要求,在石門打造一間主店,因緣際會又於葵興建立分店,疫情帶來一個素食潮流,讓人們感悟不殺生才是主流之道。
台中我來啦,往北返程的途中,台中一定是中途休息區,不管是跟團的遊覽車、自駕遊的,台中交流道下來,大城市的空氣,迎面撲來。
上網查的第一家沒開,第二家按著道路指標,左轉右轉之後,「路麋也」其實沒注意看,就錯過了。
自助餐廳的價位、環境、菜色,隨著疫情升溫,似乎沒有什麼影響。小規模的餐飲業難敵疫情波及,反倒是大型餐飲集團,讓消費者針對他們對於環境、員工的消毒措施這點,是可信賴的。
疫情還在延續,生活也總要再繼續。響食天堂一天三個時段,人潮不減。再度光臨,為防疫的努力加點色彩,豁出去的憨膽,也不知誰給的。
都說連假的台北市晃落空城,但要找一個吃飯的餐廳,卻是人滿為患,退至南港車站,想光臨的,得到一樣的回應:不好意思,要等候xx輪,大約是30分鐘!想想,服務生說的太客氣了,換一家吧!
去「金色三麥」,它一定有位子。
一向平民路線的小白兔,沒想到也有機會踏上大三元餐廳。幾年前的過年訂不到位的遺憾,家人索性在平時去踩線,反正一天三頓飯,又不止過年期間才能吃好又吃飽。
沒研究這家餐廳特色是什麼,我只管是否能訂到一份素食套餐,得到肯定的回應,期待不已。
慕名煙波飯店特色早餐,自從台南館一別,疫情舒緩,這次沒走太遠,去了宜蘭,體驗一下它的餐,是否依然驚艷。
本來就不習慣泡湯、不喜歡健身運動,選擇宜蘭的煙波,旁人乍聽之下,直覺就是提醒:那不很無聊嗎?
熱鬧的台北京站時尚廣場,位於四樓的饗食天堂,用餐之前,都看到排隊人潮。
一般選擇自助餐,那種全場走一遍,仔細研究哪一道是素食者可以接受的,變成我的習慣,酒肉叢林中,覓得一道素食、蔬食,有如中獎般雀喜。
印象不錯的薰衣草店,在城上城開了分店,讓以往只能去金山時,才順便選擇的餐廳,現在離家近多了。
每次來點的餐,依然是素食火鍋,鍾意它的新鮮生豆包,這是其他火鍋店所沒有的,副餐也多了一個選項,除了飯、麵,薰衣草也提供別家所沒有的麵疙瘩供共選擇。